足球竞彩软件哪个好

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教育时评】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中勇担高校使命
发布人:申一君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6月28日01版     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对未来科技事业发展方向作出重要指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高校要善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为突破点,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作为产学研用的结合点,高校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应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优势,以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原始创新,以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加强有组织科研,强化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推进高校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化布局,推动高校从松散的、自发的“小科学”研究模式,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系统的“大科学”研究模式转变。

高校要深度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企业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点,是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链条的关键环节。高校要与企业形成更加紧密的创新共同体,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加强与企业的对话、合作。高校要畅通与企业间的人才流动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为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高校要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更有效地在国家重大任务实践中,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和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校还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重大科研任务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装备研制、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设计和联合攻关,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更好地将科技势能转变为发展动能。

高校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在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科研评价考核机制方面还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主动适应科研范式变革,增强支撑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要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在校内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结构,打破教学与科研边界,把科教融汇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优势学科资源、优质教育资源、高水平科研平台等多方资源,推动优质创新资源的跨学科聚拢,从资源、制度、组织等方面构建自立自强的科技供给体系。高校要持续改革高校科研评价制度,构建学术共同体,探索团队评价新模式,突出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设,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同时,更加注重考核科技人才在人才培养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贡献。

高校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筑人才竞争优势。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结合点,要发挥好龙头作用,以系统观念整体推进教育教学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发挥深度协同功效,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要把科技创新支撑作为发力点,开创高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链。要建设高质量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广泛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全面筑牢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基础。要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优化升级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体系,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高校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增强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高校应在增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发挥“先锋队”“排头兵”的作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拓宽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手段、创新合作形式,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开放合作层次。要聚焦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等问题,加强同各国科研人员的联合研发,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与科学工程,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形成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技术攻关联合体。要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促使高校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自主创新,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高等教育开放创新生态。

科技兴则国兴。建设科技强国奋勇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在科技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高校责无旁贷,要以时不我待的劲头,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向着科技强国目标奋勇前进。(《中国教育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