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软件哪个好

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张力 全面开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发布人:     资料来源:     时间:2017-11-28     浏览次数: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置于首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了总体方向,并对教育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明确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后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的目标,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事业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公平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7.4%;九年义务教育在城乡全面普及,巩固率为93.4%;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毛入学率达到87.5%;高等教育总规模近3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2.7%。目前我国教育总规模居世界第一,教育普及程度和人力资源开发状况处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总体上看,教育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阐释:“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重要论述的历史渊源,可以回溯到改革开放之初,纵贯近40年奋斗历程。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看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巨大优势。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此后的党代会报告和中央全会文件多次强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优先发展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确定“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要求。可以说,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定位,就是始终要求现代化建设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同时要求教育自身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用以体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理念和宏大背景,非常振奋人心。我们体会到,正是由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性判断,才充分显示出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总方位、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总方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总要求,这三者将是融为一体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出发,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形成更大合力。

    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原来设想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目标提早到2035年,并对本世纪中叶提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目标。这意味着从现在起就要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依归,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更要牢固树立,教育现代化更要超前实现,教育强国建设分阶段目标任务也将尽快确立。与此相关,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统领,瞄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开新的步伐。这些都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等目标任务方面的继承与创新,在基本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价值基点等方面的顶层决策,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将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和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25日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各级各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正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逐项明确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把义务教育从均衡发展推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其中农村义务教育必将是重中之重,同时,强调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向各级政府、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发出新的动员令。党的十九大报告还要求统筹职业教育与培训,在体系建设上使其更为融合;通过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任务从倡导性的“推动”提升为刚性的“实现”,这些均是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不同阶段教育需要牢牢把握的重点。党的十九大报告继续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可以说,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方位部署,其中,以下三个方面重大举措,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环节。世纪之交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以来,我们党一直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公平的政策要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西部和农村义务教育明显加强,大中城市择校热有所缓解,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入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但是,城乡之间义务教育质量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学龄人口如果不能受到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将缺乏继续培训的基础,难以形成一技之长、获得稳定收入,不能很好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多样化需求,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也会遇到很大障碍。因此,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方面,义务教育走在前面,既有法治保障又有现实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必然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当前就要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部署和本地城镇化进程,强化省级政府统筹,把义务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布局融为一体,重点加快县域内城乡公办小学初中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进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市域内均衡发展,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全覆盖,面向城乡每个学生的切身发展需要,努力办好每所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

    第二,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将与我国即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部署紧密相连,是新时代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我国教育规模稳居世界首位,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高收入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虽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但比高收入国家还低30多个百分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4年和13.3年,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教育质量差距更为明显,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国工匠后备人才等方面结构性缺口很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深刻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在巩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础上,通过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我国劳动力市场门槛将逐渐提升为中职或高中学历及以上水平,这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人口红利”趋弱形势下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关键举措,也是适应科技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多样化需求的基本对策,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更为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为增进民生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办好网络教育、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理念一以贯之,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的必然要求。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确认终身教育在我国的法定地位,党中央文件多次部署学习型社会建设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文件相继强调拓宽和畅通终身学习通道。今后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都离不开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建设符合国情的学习型社会。在我国教育普及状况同高收入国家差距逐步缩小的态势下,更要重视把满足适龄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需求与适应从业人员及其他社会成员的学习愿望有机结合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单列网络教育,也具有长远战略意图,从一定意义上看,网络教育置于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之后,应超越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被赋予新的涵义。也就是说,不仅继续教育,而且教育全领域都需运用广义的网络方式,加强传统技术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协调虚拟网络与实体平台的运作,涵盖以往的广播电视函授教育、新近的在线教育和移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相助的学习新生态,为各种各样的学习者提供更为便捷有效的教育与学习条件,确保当今的教育与学习更好地顺应未来人的谋生和发展需要,更加适应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要求。

    增强教育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能力

    在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教育系统将担负党和人民交给的重要使命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确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作出新的全面部署,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系统将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定自觉地把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所部署的教育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主要安排在社会建设部分,同时要求教育在其他建设领域找准贡献点和服务点。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等方面,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长效作用将愈益显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完全有条件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系统应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也都需要教育系统创造性地发挥作用。

    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进全民守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系统应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制度建设上先行,提高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后的实效。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办学校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等方面将迈上新的台阶,着力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系统应学在前面、做在前面。高等学校将成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骨干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系统将高度重视从娃娃抓起的要求。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教育系统将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基地。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将始终发挥生力军作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教育系统可主动发力。脱贫攻坚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都离不开与教育系统协同作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教育系统要积极参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教育系统也要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应该帮助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员工自觉养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绿色学校同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的创建行动应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这些都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十九大绘制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鼓舞人心,发出的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号角催人奋进。对比部分后发国家在工业化社会前后追赶先发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有所不同,主要瞄准本国现代化,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鲜明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下的现代化,而且要比国家现代化超前部署实施。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开启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主要靠中国人的力量办好中国人自己的事情,同时也需借鉴各国教育现代化经验。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将务实创新、砥砺前行,阔步迈向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根基。

    (作者张力,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11月27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