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软件哪个好

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把产业学院建成企业人力资源的共享中心
发布人:申一君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20年5月19日09版     时间:2020-05-28     浏览次数:次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设立产业学院,探索建设由校内外多方参与的产业化学院。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也提出了“吸引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在全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理论问题没有解决,给大家带来了困惑,阻碍了产业学院的发展。比如,为什么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的功能是什么?如何组建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的发展史

2006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物产集团共同创建了物流产业学院和汽车后服务连锁产业学院,这是我国高职领域最早的产教融合式产业学院。

此后10年,产业学院缓慢发展,浙江、广东和福建等地相继成立了几家产业学院,其中特色最为鲜明、影响最大的当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的产业镇共同组建的4个“专业镇产业学院”,以至于很多学者误认为中山是中国产业学院的发源地。

2017年以后产业学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区域比较来看,福建省产业学院建设后来居上,福建省教育厅设立了一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全省20多所高校成立了产业学院发展联盟,将福建省产业学院探索带入到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笔者对“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进行了调研,一半以上的高职学校都建有产业学院,此外还有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在组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正在成为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的新载体及新抓手。

为什么建产业学院

中国的产业学院是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等主体合作举办的职业教育或者技术教育共同体。这些共同体有的是经过工商注册的、具有法人身份的独立教育组织,但多数不是法人组织,而是以学校的教育机构形式存在;少数产业学院吸纳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产业园区等举办方的资本投入,形成了混合所有制性质的教育组织,而多数产业学院的资本投入来自高校,其他举办方投入场地、技术、实训设备、实习岗位和培训师资。

各举办方以产业学院为载体,合作开展学生培养、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等业务。有人认为产业学院和原来高校的专业学院没有本质区别,组建产业学院是换汤不换药,这其实是对产业学院本质缺乏深入理解而产生的错误看法。产业学院与原来高校的专业学院的本质区别是产教融合程度的不同,表现在产业主体,也就是产业人才的需求方(包括企业、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深入参与了产业人才的培养。

产业人才的需求主体为什么要以产业学院的形式参与人才培养?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纵向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与原料的供应商、产品的用户相联合,或者收购上下游企业,形成供产、产销或供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纵向一体化不仅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和更高回报,而且确保供给和需求,确保企业在产品供应紧缺时得到充足的供应,或在总需求很低时能有一个畅通的产品输出渠道。产业人才需求方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就是为了保障充足而稳定的产业人才供应。

2006年和2007年是我国技工短缺最严重的年份,也是我国产业学院开始产生发展的年份。这从侧面证实了产业学院产生的内在动因是行业企业为了稳定产业人才供给而采取的一体化战略,通过参与产业学院的建设而优先得到技术技能人才,降低人力资源供给的风险和人才招聘的成本。

怎样建设产业学院

行业企业为什么不自己成立学校,而是以参与办学的方式组建产业学院?这里涉及规模经济的问题。如果企业为了每年几十个新员工需求而成立一所学校,显然成本太高。1998年上海市有127所技工学校,其中80%是由企业举办的,而现在还能看到几个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呢?企业不会通过举办学校来满足人才需求的经济动因在于,规模太小而不经济。当前产教分离导致了工学结合的困难,有学者建议将学校重新划归企业来办学,这样的方案显然是不可行的。

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参与产业学院呢?直接从学校招聘不是就可以了?这就涉及人才的专业化问题。在没有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情况下,高校的专业学院也可以培养产业人才,但是由于专业学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组织而不是技能密集型组织,因此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具备通用知识和通用技能的人才,而企业所需要的专用技能还必须在员工入职以后重新培训,无疑增加了员工的成长速度和时间成本。

行业企业以产业学院为载体,与学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解决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内在矛盾:学徒在企业学到企业独有的专用技能,在学校学到通用的行业知识和通用技能。多家企业通过共享产业学院的教育资源,可以降低自身人才培养的成本。而且由于企业人才需求具有多层次、多规格的特点,一家企业可能会同时参与不同的产业学院。反之,一家产业学院可以满足多家企业人才的需求,产业学院实际上是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共享中心。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为了把产业学院建成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是不可回避的选项,只有开展现代学徒制才能解决专业化与规模经济的冲突问题;以产业学院为依托,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还可以开展跨企业的学徒培训,从而克服德国单一企业学徒制带来的技能片面化问题。

在教学组织上,以专业群为基础组织教学,共享教学资源,克服过去过度专业分化的问题,面向行业而不是岗位培养人才,也就是学校教学侧重宽,而企业培训侧重专,这样就可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强、适应力突出的产业人才,满足产业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技能挑战。

(周红利,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