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竞彩软件哪个好

职教资讯 网站首页  >  职教资讯  >  正文

【专家观点】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背景下职业专科教育定位研究
发布人:赵楠     资料来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时间:2022-08-29     浏览次数:次

摘 要:职业本科教育的兴办造成了对职业专科教育办学的挤压与挑战,但从政策指向、产业结构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素分工、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看,职业专科教育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面对挤压与挑战,职业专科教育需要与职业本科教育错位竞争,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即职业专科教育定位于专门化技能人才,职业本科教育定位于专业性技能人才。职业专科教育要基于这两类技能人才的工作内容特征对比展开课程内容的错位设计。为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职业专科教育发展的关键是立足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办学特色;以及在规范专业设置、深度推进课程建设、深挖校企合作育人功能方面提升办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定位

兴办职业本科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但带来了职业专科教育在面对职业本科教育冲击与挤压情况下,如何应对与发展的问题。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的兴办会进一步挤压职业专科院校的招生,使职业专科院校的生源问题更加严峻;另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红利使很多职业专科院校因热衷“升本”与“转本”,动摇了其办学定位与信心。职业专科教育办学受到挤压、办学定位模糊不清,将可能造成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影响我国制造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职业本科教育正式进入实践层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建设趋于完善的背景下,亟需梳理研究职业专科教育的定位与办学问题,即职业专科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如何定位?职业专科教育如何应对职业本科教育的挑战,以获得自身发展空间?职业专科教育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一、职业专科教育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

职业专科教育办学受到本科教育挤压的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这一问题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该问题产生的背景是政策与学界提出要延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术应用性本科教育。技术应用性本科教育与职业专科教育同属于应用型教育序列,在办学定位上有一定的重叠,即都是为产业输送较高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且二者都面向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因而职业专科教育在办学上受到挤压难以避免。即便如此,职业专科教育这20多年的发展使其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上的主体地位一直未被根本撼动。

然而,随着产业升级、智能化深度形塑制造业,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已经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这也是今天很多学者为兴办职业本科教育寻找到的首要理论依据;再者,职业本科教育实践推进的主要思路是从办学条件较好的职业专科院校中遴选升格,而大部分职业专科院校仍保留在专科层次,职业专科教育“次等教育”的印象遂进一步加深,这使得在“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强语境下,职业专科教育的主体地位开始面临着学理与实践中的双重质疑与挑战。在兴办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职业专科教育究竟还是不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这需要从政策、产业、体系、比较4个方面来寻找回答问题的思路。

(一)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的法理依据

职业专科教育的主体地位首先在政策文件、规章等法理层面获得了确立。在目前已经出台的职业本科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中,“规模控制”是我国兴办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方略之一,对职业本科教育进行规模控制,其实也就意味着对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的官方“默认”。“规模控制”主要指的是职业本科学校数、专业数以及学生数都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如教育部出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就对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数量以及学生数量做出了明确要求,相关规定是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总数不超过学校专业总数的30%,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生总数不超过学校在校生总数的30%。这一方面是通过严格控制数量来保证职业本科教育办学的基本质量,但其实也是决策层基于当前产业真实需求情况做出的谨慎规定,即产业还是需要通过职业专科教育来保障技术技能人的持续与稳定供给。

(二)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理依据

我国产业人才的需求结构在学理层面决定了职业专科教育仍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体系的主体。产业升级是我国产业发展长久以来的重大主题,随着产业不断升级,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等级也相应提高。这是自我国21世纪初明确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以来,产业链与教育链互动所呈现出的基本逻辑。在这一逻辑作用下,原有中职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已难以满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职业专科教育遂逐渐取代中职,成为为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当然,职业专科教育成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的过程中,还离不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更加强烈这一时代背景。

随着产业的持续升级,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必需。这一点学界与决策层早已意识到,并早在21世纪初就提出兴办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当前职业本科教育的大力推进其实是这种意识的延续与深化。然而,无论产业升级到什么程度,产业人才的主体仍然是从事生产中某一环节的专门化技能人才。职业本科教育所培养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其从事的岗位工作更具专业性,这是智能化时代产业生产方式与组织方式变革下某些岗位工作的特征。然而,这样的岗位在某些产业、某些岗位上才需要,如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某些岗位。但就整个产业状况看,特别是在产业体系门类齐全、高中低技术并存的我国,即便在产业不断升级的今天,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已能够胜任多数产业岗位工作,因此,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不会因为产业升级而被根本撼动。当然,随着产业业态以及生产组织模式的调整,职业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也需要做出相应改革。

(三)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的生态依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内部结构完整且分工明确的生态系统,职业专科教育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这一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这一结构中各要素的地位及其职能分工具体是:①中职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目前主流的理解是中职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需要国家政策的基本保障的;然而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层次高移的大背景下,中职面临着基础性转向,即中职基础性地位的内涵更应该这样理解:它是整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环节,承担着为更高层次职业教育输送生源的功能。②职业专科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主体性地位。职业专科教育的主体地位是由其在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在当前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就业市场中,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仍然占据着最大份额。因为随着中职的基础性转向,除了少量低技术含量的岗位以及经济较落后地区,仍需要中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大部分中职生都选择了升学,其就业延后到了专科以及本科学段。职业本科教育则定位在为一些有着更高要求的复合型岗位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在规模上是有限的。因而,从岗位需求的就业视角来看,在新的背景下,职业专科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③职业本科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处于引领性地位。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顺应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举措。但是并不代表职业本科教育就成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其价值与地位更多体现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性上:首先,产业的发展,需要职业本科教育培养高端复合型的专业性技能人才,并引领技术工艺的革新。其次,职业本科教育将建设技术学科这一知识生产建制,并将生产的技术知识通过体系传导到专科与中职层次,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知识基础,从而引领整个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次,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突破,也将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并通过人才培养,引领职业教育不断改善社会形象。

从以上各要素的地位以及职能分工来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生态与外部产业交互的主要方式是职业专科教育为产业直接输送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个意义上,职业专科教育的主体地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生态所赋予的。

(四)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的国际依据

由于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移植国外,附属于工业体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一定意义上是舶来品,因而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的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参照国际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就职业本科教育与职业专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之争这一问题,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告诉我们,职业专科教育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

虽然在发达国家基本可以找到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形态,但发达国家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总体来说比较薄弱,很多国家尚没有职业本科教育实体,只是在一些机构中实施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如美国的职业本科教育主要是少量的综合大学在实施,比较知名的是普渡大学的技术学院,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主体是隶属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中,多数专业在大专层次,有些专业既有大专层次,也有本科层次;再如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德国,其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复杂,但只有巴登-符腾堡州双元制大学、格拉-埃森纳赫双元制大学,以及一些职业学院等是完全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他的职业专科学校以及非学历的高等专科学校、师傅学校等没有到本科层次。因此,职业专科教育仍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主体。

二、错位竞争是职业专科教育应对职业本科教育挑战的办学理路

在兴办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下,职业专科教育无法回避职业本科教育带来的招生、人才培养以及学生就业等诸多挑战,这是研究职业专科教育定位必然会触及的核心议题。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为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及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了基本依据。然而该目录中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很多专业在名称与内涵上都是相近的。如二者都设有“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在同样专业的前提下,层次相对较低的职业专科教育就可能面临办学受到挤压的风险,亟需思索应对举措,以创获自身的发展空间。

(一)生态位理论: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错位的分析框架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常是指在生态系统及其群落中,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相关联的特定的时间位置、空间位置和功能地位。生态位理论中的一个关键命题就是错位,错位实质上指错开生态位,目的是生态要素以及整个生态维持平衡以及健康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是一个内部有机联系、相互促进与维持的体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生态。该生态内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内部同层次高职实现生态位的“横向错位”,不同层次高职实现生态位的“纵向错位”。在大力兴办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下,“纵向错位”需求更加迫切,生态位理论在解释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为什么错位、如何错位的问题上能给出有益启示。

首先是为什么错位。教育生态位的游动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在大力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下,职业专科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劣势凸显,在政策支持度、企业与社会吸引力、学生的选择倾向等社会大生态中,都处于比较劣势之中。自然生态中的生物在面对种间竞争时,如果其自身生态位调整不当,可能会面临逐出或者消亡的风险。同样的,职业专科教育如果不能有效调整自身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生态位,也将面临办学的诸多困境,并且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生态位重叠,还将造成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其次是如何错位。自然生态中生物面对生存竞争,会选择离开原来的时空位置、开拓新的生存空间或者转换自身的功能定位。这对职业专科教育调试生态位的启示是积极调试自身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即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与职业本科教育进行错位;并且,还需在课程内容上进行错位设计,为人才培养定位错位提供实践抓手。

(二)人才培养定位错位是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错位的逻辑起点

人才培养定位是所对应教育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起点,甚至影响到最终的办学形态,因而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要实现办学上的错位布局,首要的就是厘清人才培养定位上的区别。当前对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大多认为是高技术技能人才。然而这一缺乏具体指向的定位描述,无法涵盖智能化背景下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变化,也就无法对相应的课程建设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而且这一定位表述也无法与职业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鲜明区分开来。因为职业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很多政策文件、研究中也都是沿用高技术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等描述,思维路径都是突出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端性”。随着职业本科教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的稳定建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这种模糊的人才定位描述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升级对各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需要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定位描述,为不同级别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具体的目标指向。

比较科学的人才培养定位表述是专门化技能人才和专业性技能人才,即职业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专门化技能人才,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则是专业性技能人才。这二者的内涵分别是:①专门化技能人才指的是掌握专门知识,具备一项或几项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的专门技能,并能够解决本领域工艺操作中一定技术难题的技能人才。②专业性技能人才指的是掌握专业领域复杂理论知识,具备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的复合型技能、并能对专业领域进行工艺设计与技术研发的技能人才。这两种人才培养定位表述的关键词是“专门”与“专业”,基本能够揭示这两类技能人才工作内容与方式的核心特征,有利于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围绕其展开人才培养与办学上的具体设计,是符合当前要求的高等职业教育内部的人才培养定位描述。实践中这两类人才都需要基于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模式进行长学制培养,即需要从中职阶段对学生进行基础技术知识教育以及基础技能训练,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基础性技能人才,为以后的技能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阶段都有了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因而拥有了初步的内涵,如图1所示。


(三)课程内容设计错位是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错位的实践抓手

若要在办学上实现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错位布局,关键抓手是分析二者培养内容即课程内容的不同,也就是要进一步具体分析专门化技能人才与专业性技能人才这两类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而分析技能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基本方法是分析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即通过对比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对应的岗位以及岗位主要工作任务,来分析二者课程内容的不同。岗位是现代企业基于分工理念的一种生产组织模式下的产物,其最大特征是岗位与岗位之间是有较为清晰的工作任务区分。通过分析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对应岗位的不同,可以为二者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最基本的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则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分析二者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可以为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直接的依据。下面以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中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在职业专科教育和职业本科教育中对应岗位以及主要工作任务的不同,这一专业在制造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分析结果对职业教育其他专业人才培养也具有借鉴意义。具体见表1。


对比分析发现,在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中,职业专科教育对应的岗位更专门,而职业本科教育更加复合;职业专科教育的工作任务较为单一,职业本科教育的工作任务则较为综合;职业专科教育对应的岗位工作任务相对简单,职业本科教育的工作任务则较为复杂。

以对该专业实证材料的基本分析为基础,结合职业教育工作任务分析的一般维度,可以从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工作过程的不确定程度、工作范围的广泛性程度这几个方面来分析专门化技能人才和专业性技能人才工作内容的主要特征,进而以此作为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具体见表2。


根据以上工作内容特征的对比分析结果,在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要求上,相对于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复杂多样的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更加综合的技能训练,以应对智能化背景下一些产业对专业性技能人才的需求。因而为了实现与职业本科教育的错位,职业专科教育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的核心思路是: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方面,专业基础课程是需要集中学习或训练的基础性理论或基础性技能。这方面职业专科教育要精简专业基础理论课。②专业核心课程方面,专业核心课程是根据工作任务设置的针对核心能力培养需要的课程。这方面职业专科教育要明确每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并强化练习,保证学生做精做熟“一件事情”或“几件事情”,以提升其在该专门领域的竞争力。③专业拓展课程方面,专业拓展课程是深化、扩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课程。这方面职业专科教育要坚持实用导向,紧紧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需要选择拓展课程。

三、特色与质量是职业专科教育发挥主体地位的关键

提高办学质量,追求类型特色是职业专科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办学的根本价值遵循,职业专科教育发挥主体地位的关键思路是推动这一价值导向落地。在兴办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下,还需厘清“特色”与“质量”价值的新内涵,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一)发挥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需要强化办学特色

1. 办学特色不鲜明阻碍了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的发挥。当前,很多职业专科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阻碍了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地凸显。职业专科教育特色不鲜明一是表现在办学定位趋同,追求综合性定位,贪大求全,甚至很多职业专科学校盲目追求高层次,攀比升格;二是表现在专业设置上的趋同,很多院校迎合热点,在专业设置上“一哄而上”,如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因为流行且办学门槛低,很多院校都争相开设,而一些院校囿于实力难以维持办学,更难办出特色,因而失去竞争力,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职业专科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结构合理、规模充足的产业人才队伍。从供给侧的角度,我国产业用人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原因就在于职业专科教育没有坚持特色办学的思路。

2. 职业专科教育特色的核心在于专门化技能人才的定位。以往我国职业专科教育对特色追求的着力点主要在“职业性”上,即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并以此与“学科性”的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然而在兴办职业本科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性”在特色内涵上的解释力是不够的,因为职业专科教育不仅要坚持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更要找到相对于职业本科教育的特色。“专门化技能人才”能更好承载职业专科教育特色的内涵。因为一方面只要是“技能性”人才都需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在与普通教育的对比中获得特色属性;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职业专科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关键区分就是专门化技能人才与专业性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区分,职业专科教育特色以及优势的发挥需要在“专门化技能人才”这一定位上寻找突破,以此在与职业本科教育的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已经有类似的成功案例。

3. 以定位、专业与人才培养过程为立足点,强化职业专科教育办学特色。职业专科教育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强化自身办学特色。①定位特色。这一特色是相对于职业本科教育而言的。职业专科教育的定位特色主要是指在技能供给体系中寻找到自身的独特位置,即职业专科教育在整体上要以培养专门化技能人才为办学定位,与职业本科教育错位办学。②专业特色。这一特色是相对于同层次其他职业专科教育而言的。职业专科教育获得专业特色的改革思路是错位设置专业。如何错位设置专业的主要依据是不同职业专科教育自身的优势专业,因为专业特色的物质基础是该专业的办学实力。不同职业专科教育可以通过整合办学资源,建设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与吸引力,以应对招生与办学中的困境。③人才培养过程特色。这一特色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的。人才培养过程特色发挥的核心思路,就是要在其核心要素,即课程、教学与教师方面增强其职业性、技术性与实践性。职业专科教育提升自身办学特色不仅需要院校自身明确思路、整合资源,更需要教育行政以及科研部门进行宏观规划与指导,如统筹本地区专业错位设置工作、深入研究不同产业中专门化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以服务职业专科教育特色专业的课程改革。

(二)发挥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需要提高办学质量

1. 办学质量不高限制了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的维系。职业专科教育维系主体地位的根本不在于政策设计,而在办学质量,如果其办学以及育人质量水平得不到社会认可,其主体地位会在实质上被撼动。当前,一些职业专科院校专业设置的管理评估机制欠缺、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实验实训建设压力加大等,使得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学生就业满意度不高等办学质量问题成为很多院校办学中的痼疾。这些办学质量问题是职业专科教育主体地位遭受撼动的隐患。许多研究提出,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职业专科教育学生是职业教育成为次等教育的原因,殊不知用人单位的这种“歧视”其实是很多职业专科教育办学质量不高导致的结果。如果这种“歧视”持续蔓延,将会在实质上动摇职业专科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职业专科教育摆脱“歧视”,消解办学困境带来的“集体性焦虑”,关键是提升各个办学要素的质量水平。这也是面对职业本科教育的挑战,职业专科教育应该采取的应对思路,而不是盲目升格。

2. 职业专科教育办学质量的核心是育人质量。提高办学质量我国职业专科教育规模扩张之后内涵发展的重要主题。学界围绕此从课程、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实习实训等方面研究了高职办学质量提升策略,并给出了质量评价的量化指标。那么到底什么是质量?随着《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职业教育发展的高质量导向,对于什么是质量这一问题需要再次审视。高质量实际上是一种相对概念,代表着对“好”的职业教育的价值需求,什么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往往无法量化。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从目标管理的角度认为“质量就是满足需求”,这对回答什么是职业专科教育质量有启发意义,即满足学生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专科教育才是高质量的职业专科教育,因而育人质量是其他层面质量的核心与旨归。可以从两方面来衡量职业专科教育的育人质量,一是学生是否处于一定强度甚至高质量的学习状态之中,是否有学习上的获得感,二是是否满足了企业的需求,提升了企业用人的满意度。这是需求导向下的质量观,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育人价值的回归。

3. 以重难点育人要素为切入口,提高职业专科教育办学质量。主要思路有:①严格规范基于产业真实需求的专业设置,这是保证育人质量的第一道“关卡”。科学扎实的人才需求调研是专业设置的前提,内容除常规的岗位真实需求内容外,还应着重阐述与其他职业专科教育同专业的对比分析、与职业本科教育同类专业的错位分析。目前职业专科教育人才需求调研存在科学性不强等问题,需加强诊改指导与管理监督;②推动技术知识开发、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工作落地,以促进能力本位课程建设走向深入,这是保证育人质量的核心。以这几项工作为核心抓手,保证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供给,促进学生形成专门化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③深入挖掘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这是促进育人质量提升的关键。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职业专科教育突破育人质量的瓶颈,需要以育人导向,制定翔实的校企合作实施目标、过程、评价细则等,深挖校企合作中企业端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关键技术知识以及专门技能的习得。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青年课题“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背景下我国职教高考制度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CJA200255)的研究成果】



作者:李 胜,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徐国庆,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来源: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2年第2期第102-108页